【韩昕余专访】著名军旅作家曾凡华《鄂尔多斯组诗》

时间:2025-04-05 05:02:30 转载源:时事追踪网 作者:暗香 点击:9790次

《军马》 ——阿尔山写生这匹上过阵挂过花立过战功的老军马此刻 正在阿尔山的山南咀嚼它最后的风华已然泛黄的草 有些苦涩有些粗糙它费力地咀嚼着 咀嚼着品赏岁月留给它来日无多的甜酸抑或苦辣……世事纷纭如麻过往的荣辱与悲欢已流水般远去近在眼前的只有这褪去了鲜艳色泽的秋草以及为数不多的几户草原人家人家有人家要过的日子时不时赶来关顾是作为爱的一种表达……人心不古世风变化唯有不变的是心中那面旗帜永日永夜地催人奋发总是告诫自己莫要为老不尊尽量别去回顾那些驰骋疆场的壮举炫耀肌肉是儿马子的事作为一匹退了役的老军马只须低头吃自己那份夜草享一份员外之福即使偶尔感到几丝落寞也是情之所致皆可以平常心对待它使其安之若素 靖明而豁达只是倏忽之间 从草莽深处传出的角号之声会令其兴奋不已浑身血脉贲张 鬃发迎风飘洒那高高昂起的头颅又现昔日雄风如蛰伏已久的将军 重披盔甲那不羁的眼神里蕴含一种高士之气可以睥睨一切笑傲天下……驼队——唱给草原绿化队的歌准格尔草原欲雨的天穹实在是不能压得再低 再离谱再低就会碰着我的马背盖住我一世的清白和风骨从鄂托克前旗吹过来的风也不能再强劲否则牛羊就进入不了古典的画面运树苗的驼队就会乱了方寸找不着“盈盈一水间”的那种感觉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峡谷里的河套人 心悦诚服草原风光 他们才风光草原枯槁 他们也枯槁人文历史的曲线从生态审美角度难以判定而驼队作为流动的色块斑驳而多变故虽说牛马衘尾 水草丰美绝伦荒原狼仍在丛薮中蛰伏请那位“乃日”传承者合拳学兔子叫吧引出美丽的狐狸驻足弯弓射雕的日子虽然不再盘腿于绿草地听“乃日”歌吟也是人世间的另一种超度……《血脉》——观阿尔寨石窑壁画拔地而起的阿尔寨石窑死死护佑着阿尔巴斯苏木东北部这片草原为的是延续那条血脉面对开凿于北魏的佛教密乘壁画我们无须礼佛与祭祀刀光剑影气壮山河的悲壮场景凝固于祇尺之间寺庙宫苑 毡帐排楼宽银幕一般展示在我们面前滚滚历史烟云之中各民族大一统的盛世图在八百年后再次重现作为成吉思汗大军征讨西夏的前沿指挥部“去征唐兀 以夫人也遂从行”何况七尺男儿更要虔诚以待……北地草原多风画派的神韵却渗透其里外来文化多桀精义却浓缩其间西夏的风情中原的文明融会贯通于蒙古民族的血液之中于是阿尔寨壁画便作为历史缩影留下了一份沧桑如同绵绵不绝的香火将蒙古民族性格中最深层次的美点燃……曾凡华先生,著名作家、诗人、编剧。新加坡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中国主席,历任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解放军报长征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等职务。著有诗集《洞庭军号》《辽远的地平线》《士兵的维纳斯》,散文诗集《绿雪·野性的土地》,散文集《月蚀》,长篇小说《碧血黄花》,中篇小说《桐花雨》,长篇报告文学《最后一战》《牺盟·牺盟》等。作品《最后一战》《韶山红松》《政委上山来》等,被翻译成日文、英文、法文。(曾凡华与诗人、作家合影、曾凡华采风、曾凡华参加诗会等照片)曾凡华先生,湖南溆浦人,夫人爱莲,贤淑聪敏,举案齐眉,幸福美满(曾凡华夫妇照片)。曾先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系文化管理专业研究生班。1968年入伍,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军衔为大校。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全球机构新加坡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中国区主席,曾凡华先生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积极参与中外诗歌艺术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文化与文明走向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